打破壁垒,协调统一 | 基于MBD的一体化机加工解决方案
如上图所示,达索系统基于3DEXPERIENCE的机加解决方案,覆盖与机加业务相关的所有端到端的流程。无论是机加的工艺规划人员、CAM编程人员还是最后的NC仿真人员,大家都是基于同一环境进行协同工作。
首先,我们来看第一个场景:IPM模型的定义。
场景一:IPM模型的定义
IPM模型,我们又称之为中间过程模型。一个成品的零件模型被加工完成之前,需要从毛坯开始,经过多道加工甚至经过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。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件模型,我们称之为中间过程模型。目前在机加业务中,除了需要成品模型和毛坯模型之外,还需要在CAD软件中画出这些IPM模型。有些复杂的加工工艺,IPM模型可能多达7个以上。这就导致了如下问题:当成品模型发生了变更的时候,工艺员需要去更新所有的IPM模型,这个工作费时费力。
基于这个痛点,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基于3DEXPERIENCE的特征关联的建模方式和逆向去参的建模方式,帮助客户快速生成IPM模型,并使得成品模型的某个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,可以一键更新所有的IPM模型。如下图所示,当我们去定义其中一个IPM模型的时候,直接从成品模型的加工特征中选取一个,然后采取特征关联建模的方式进行IPM模型的定义,这样就使得相关的模型之间保持了关联关系。当成品模型发生变更的时候,可以快速的进行修改和更新。
场景二:MBOM的定义
当IPM模型都定义完成之后,需要以BOM结构化的方式管理起来。每一个IPM模型对应MBOM面板上的一个节点。这里我们不重点展开如何定义MBOM,我们介绍一些我们比较特色的、和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点的地方。
-
可以将三维标注等PMI信息,直接转换成结构化的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,并在每个BOM节点上,只显示分配的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。
-
可以在MBOM节点上,指定需要的设备类型。
场景三:加工的工艺路线的规划
3DEXPERIENCE支持以三维结构化的方式创建零件的加工路线,每一个面板代表一道工序或者工步,箭头代表不同工序之间的串并行关系。每一个工序完成之前和之后的半成品状态都可以直观的看到。相信大家对结构化的工艺路线应该是不陌生的,所以这里也不展开。这里重点介绍我们的一个特色功能吧。
如下图所示,在工艺路线定义的时候,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工序对应的物料、分配的制造需求以及需要的设备和刀具等。可以看到,中间的制造需求页面那里,分配的四条需求都有橙色的外框。这个橙色,代表在后续的CAM编程的时候,CAM人员已经确认过这条需求,确认过的需求会自动的变成橙色。这样的方式,就保证了大家所加工的零件,都是面向设计的要求的,并实现了零件上的PMI信息,在设计阶段、工艺规划阶段以及CAM阶段的重用。
场景四:作业指导书WI的编制
当工艺规划完成之后,工艺人员需要针对某些工序,去输出手册或者作业指导书。我们的作业指导书编制模块,有以下特点:
-
直接继承上游的工艺规划信息,包括PMI信息;
-
直接基于工艺规划的三维信息制作工艺附图;
-
支持添加操作指导说明、作业要领、注意事项等文字信息,且文字信息支持富文本编辑;
-
支持基于定制好的模板,一键输出作业指导书
场景五:CAM编程
在进行CAM编程的时候,当我们进入CAM编程的环境,工艺规划的结果会自动的同步过去,比如,需要加工的工序、需要确保的加工要求、使用的机床和刀具等。CAM编程人员只需要在此环境中,进行加工策略的指定即可。
我们的CAM编程模块的特点如下:
-
丰富的加工支持类型:2.5轴,3轴,5轴,车削、车铣复合、线切割、增材制造等
-
丰富的加工策略,高效的刀路轨迹算法;
-
基于Macro和程序库的历史复用,快速的进行企业加工标准的建立与积累;
-
完善的刀具库管理,支持STP或ISO13399的供应商刀具库导入;
场景六:NC仿真
在传统的业务环节里面,CAM编程和NC仿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。但在3DEXPERIENCE里面,这两种业务可以有机的整合在同一个环境中。CAM编程的时候,CAM编程人员是可以直接看到机床的运动过程的,从而去判断机床有没有出现超限,有没有发生干涉,是否有过切等。CAM板块自带的加工策略也是考虑了机床的,不需要再通过第三方的NC仿真软件去优化刀路。
除了上述特点之外,NC仿真板块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功能——切削分析功能。就是通过颜色化的方式,分析零件的加工质量,非常直观。
场景七:G代码输出
在传统的业务流程里面,往往是在CAM编程环节完成之后,直接根据内置的后置和机床信息,直接生成G代码,然后再到机床仿真软件里面,去验证G代码有没有问题。而我们的解决方案,是直接在CAM编程和仿真验证完成后,直接生成对应的G代码。我们支持的后置工具如下:
-
Cenit
-
IMS
-
ICAM
-
ICAM Foundation
-
My Post
3DEXPERIENCE除了自带以上后置之外,还自带了这些后置的开发环境,用户可以直接在3DEXPERIENCE的环境里面,对后置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。